产品

您的位置:首页 > 食品资讯 > 食品科技 > 河南大学国家食用菌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在卵胞侧耳多糖的结构鉴定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

河南大学国家食用菌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在卵胞侧耳多糖的结构鉴定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

来源:好招商食品网 食品科技   |  2024-04-25
  国家食用菌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河北省食品检验研究院联合对卵胞侧耳多糖的研究成果“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and Anticoagulant Activity of a 3-O-Methylated Heteroglycan From Fruiting Bodies of Pleurotus placentodes”发表在Frontiers in Chemistry杂志上(中科院分区2区,IF5.221)。
 
  卵孢侧耳(Plearotus placentodes)是食用菌的新种类。该种最早在1852年由英国真菌学家 Berkeley 首次描述,之后长达100多年都未曾报道。直到2016年首次在我国西藏和云南海拔3000~4200 m 的亚高山森林中发现卵孢侧耳的分布。随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赵瑞琳教授团队于2018年完成了人工驯化栽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用菌株,也是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产出的科研成果。截止目前,仅有我们团队对其进行功能作用研究。
 
  本研究采用水提醇沉进行卵孢侧耳多糖的提取,DEAE-52纤维素和Sephdex G-100柱色谱进行卵胞侧耳多糖的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一个水溶性多糖,命名为PPp-W,借助GC-MS、HPLC、NMR、AFM、SEM、XRD等结构鉴定,确定多糖的结构,部分结果如下图所示。
  研究发现,PPp-W呈现三螺旋构象的不规则卷曲片状,是一个分子量为27.4 kDa 的3-O-甲基杂质多糖,主要由甘露糖 (17.56%)、葡萄糖(6.37%)、半乳糖(44.89%)和岩藻糖(1.22%)及一定含量的3-O-甲基半乳糖组成。目前,已从侧耳属食用菌P. eryngii、P. geesteranus和P. pulmonarius中分离得到含有的3-O-甲基-D-半乳糖,该结构是侧耳属食用菌的一大特征。本文首次从卵胞侧耳中分离得到。
 
  进一步通过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测定多糖PPp-W的凝血活性,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PPp-W 可明显的延长APTT 和TT,显示出一定的抗凝血活性。这些研究表明,多糖PPp-W可能作为抗凝成分适用于功能性食品和天然药物,这为卵胞侧耳多糖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and Anticoagulant Activity of a 3-O-Methylated Heteroglycan from Fruiting Bodies of Pleurotus placentodes
 
  Zhen-Hua Yin1, Xiao-Peng Liu1, Jin-Mei Wang1, Xue-Feng Xi1,2, Yan Zhang3*, Rui-Lin Zhao4*, Wen-Yi Kang1*
 
  1National R & D Center for Edible Fungus Processing Technology,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4, Henan, PR China, 2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4, Henan, PR China, 3Hebei Food Inspectio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Shijiazhuang, 050091, PR China, 4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ycology,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PR China
 
  Reference: Z.H. Yin, X. P. Liu, J. M. Wang, X. F. Xi, Y. Zhang, R. L. Zhao, Zhao, W. Y. Kang (2022)。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and Anticoagulant Activity of a 3-O-Methylated Heteroglycan From Fruiting Bodies of Pleurotus placentodes.
 
  Frontiers in Chemistry, 10: 825127. https://doi.org/10.3389/fchem.2022.825127

TAGS:多糖 食用菌 微生物 食品安全 中国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图文仅供行业学习交流使用,不做任何商业用途。文章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及文章内容中图文的真实性、完整性等未经本站核实,仅供读者参考。
上一篇: 中国农业科学院资源区划所助力冬小麦“科技壮苗”专家服务活动
下一篇: 2022年“土里捂”小麦春管促生长技术意见